南京、镇江、扬州自古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、文化相通、发展相关,地处长三角西翼重要节点区域,区位优势明显。三市“合体”发展,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,近日《
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
》正式发布,这也是江苏省颁布实施的第一个以“同城化”为主题的区域性规划,宁镇扬三市抱团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启。
一带
沿江发展带是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及长江国际航运物流和金融商务中心的核心载体。
三圈
紧密圈层(城市新区)
以中心城区为载体,重点完善金融、商务、商贸、物流、创意、研发、生活服务等功能,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通勤联系,打造以服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大都市区的核心区;
次紧密圈层(中小城市区)
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,推动错位发展和合理布局,促进先进制造业和城镇人口集聚,拓展大都市区发展空间;
外围圈层(生态休闲城镇区)
重点保护山体、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,强化其高品质居住、休闲度假、健康养老等功能,适度建设一批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慢城(镇)和现代农业集聚区,形成大都市区开敞空间。
四轴
通扬滁、镇马、淮宁杭、淮扬镇四条发展轴
以重大交通通道为依托,积极培育北部通扬滁、南部镇马、西部淮宁杭、东部淮扬镇四条发展轴,促进大都市区各圈层内城镇、产业功能的相互联系与分工合作,提升区域内部关联度和整体竞争力。
完善南京-六合-扬州传统运输走廊
这一走廊主要由一条铁路、四条高速公路和一座南京长江四桥组成。铁路重点进行
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
,时速达200公里,总计118.8公里,用时70分钟。高速公路分别为,改造G328快速路、江北沿江快速路,已建江六高速,规划新建浦仪高速。
加快建设南京-龙潭-扬州走廊
该走廊由两条城轨和龙潭过江通道组成。其中,
沪泰宁城际铁路
设计时速250公里,总计101.5公里,建成后将成为宁扬之间最快的运输工具,约为55分钟。
宁仪扬轨道
,设计时速为140公里,主要服务于仙林—宝华新城、龙潭—下蜀新城、仪征新城等重要节点与南京、扬州主城区之间的通勤交通联系。(下图均为规划内线路)
西部走廊
在现有润扬大桥的基础上,将规划建设
瓜洲城轨过江通道
,设计时速为80公里,总长4.1公里。
中部走廊
加快推进都市圈轨道
扬马线扬州至镇江段
建设,强化两市城市交通联系,设计时速140公里,只要13.5分钟,就可抵达镇江;规划新建
焦山过江快速路
,设计时速80公里,促进两市城市快速路对接。
东部走廊
新建五峰山过江通道和连淮扬镇铁路,加强两市东部江都区、扬州生态科技新城、广陵新城、大港、丹阳之间的联系。
五峰山过江通道
设计时速为120公里,总长42.5公里。(下图均为规划内线路)
①江六高速:
最高限速120公里/小时,扬州到南京行 程将会缩短至50分钟左右。
②江北沿江快速路:
开车从大桥或二桥过江,都可以方便地通过雍庄互通,进入江北沿江公路,然后一路东进到扬州。
③浦仪高速:
建成后扬州至禄口机场预计1小时即可到达,可节约至少15分钟。
④沪泰宁城际铁路:
建成后,苏中地区将真正融入“上海都市圈”。
⑤宁仪扬都市圈轨道:
全线开通后,从南京到达扬州市中心文昌阁,理想情况下只要大约半小时。
⑥龙潭过江通道:
两市车程缩短到半小时。即使两市中心通达也只需1小时。
⑦连淮扬镇铁路:
将江苏三大都市圈联系起来,设计时速达280km/h。
围绕“中国大型枢纽机场、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 心”的总体定位,完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航空运输网络, 重点开辟与欧美主要经济城市直达航线,加密与东北亚、 东南亚主要城市的航班频率。扬州泰州机场定位为长江 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,重点构建国内航线网络。
扬州港以集装箱、能源、原材料、木材和液体化工品等江海河中转运输为主,兼顾汽车、粮油等散杂货运输功能,重点发展江海河联运,联合内河主要港口、沿海港口,形成紧密衔接、畅通高效的航运体系。
其他民生利好>>>
①
生态环境
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大于70%,2020年比例大于90% 。
②加快构建三市
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
,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全程免费。
③鼓励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
公共文化、体育场馆
逐步对本区域特定人群分时段优惠或免费开放。
④联合推出公园卡、博物馆参观卡、图书馆借书卡等区域“
一卡通
”。
⑤启动贯穿三市的
城市健身绿道
建设。
⑥开展
异地养老合作
,探索建立三市老年人异地养老及优待互享合作机制,力争实现三市内养老机构享受政府补贴不受所住老人户籍限制。
江苏省规划在二十年内建成南京,徐州和苏锡常三大都市圈。目前,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都市圈已稍有规模,“宁镇扬”同城化,算是南京都市圈的一个“学前班”,一起期待吧!
监制:曹维嫦 王莉 策划、制作:李悦 董绵涛 出品时间:2014年9月2日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招聘信息
|
友情链接
|
合作伙伴
|
法律声明
|
网站地图
365地产家居网
www.HOUSE365.com
©2011
苏 B2-20060071
建议使用 IE 7.0以上版本浏览,最佳显示 1024*768